婴幼儿由于其皮肤比较娇嫩以及容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而服装作为直接接触物品应该具有更高的标准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在《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标准的基础上,继续出台了要求更为苛刻的《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也就是我们专业人员通常称作的GB31701-2015标准。
那么,何为婴幼儿纺织产品?
相关规定中是这样定义的: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穿着或者使用的纺织产品(一般适用于身高100cm及以下)。
婴幼儿纺织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符分为A类、B类、C类,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至于这里的ABC类如何划分是与我们之前提到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里面的划分标准一一对应的。
上图是ABC类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甲醛含量、染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几个检测项目,根据这些在衣物中残留含量不同划分为ABC三类。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应至少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的至少应符合C类。当然,对于我们婴幼儿纺织品来说,只能符合最高的标准A类。
大家可能会好奇,上面这些项目为何需要检测,咱们略微延伸一下。
首先是甲醛,可能大多数人的认知中甲醛主要存在于新装修的房子中,其实不然,甲醛用途很是广泛,在纺织工业中在制衣、印染等生产过程中环节必须使用甲醛,甲醛主要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固色,另一种是防皱。因此,所有的新衣服都含有甲醛(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大家新衣服过一遍水后再穿的原因)。既然是不可避免的含有甲醛,所以只能规定它的残留量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因此婴幼儿纺织品中甲醛含量要求最高要小于20mg/kg,只要在这个界限以下,纺织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中都是显示的未检出。
对于pH值来说,衣服在印染、漂白、后整理等工序中接触各种化学试剂、染料等,不可避免的呈现酸性或者碱性。但是人体的皮肤环境是酸性的,正常皮肤表面pH值约为5.0~7.0,最低可到4.0,最高可到9.6,皮肤的pH值平均约5.8,当衣服呈现为碱性的时候人体就会有瘙痒、红肿等不适感,而婴儿皮肤更为娇嫩它的pH值约为5.5,水是中性的,它的pH为7.5。因此国家标准规定婴幼儿纺织产品不能高于中性的水的pH值,当然也不能太低了所以要高于4.0。
染色牢度又可以分为耐水、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唾液、耐干摩擦等色牢度项目。大家洗衣服的时候经常遇到掉色情况,这种就是耐水洗色牢度的测试项目,我们根据其掉色情况分为5级(其他色牢度项目也是5级),数字越小代表色牢度越好,婴幼儿纺织品要大于3-4级才算合格,至于如何评级,等我后续文章出来给大家详细解释。此外,人由于体质不同汗液可能呈现酸性或者碱性,耐酸汗渍和耐碱汗渍检测项目就是为了模拟人在出汗情况下穿着衣物的掉色情况。还有就是,婴幼儿经常会把口水流到衣服上,而口水中含有唾液淀粉酶等物质可能会分解衣服中的染料,因此也增加了耐唾液色牢度项目。最后,干摩擦色牢度就是模拟我们日常生活中织物与其他布料产生摩擦的掉色情况,该项目是让织物与一块白色的衬布摩擦,对其掉色情况进行评级。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属于偶氮染料,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它本身不会致癌,但是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经还原反应分解出致癌芳香胺。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染色的纺织品、服装或其他消费品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后,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分解生成致癌芳香胺,经过一系列活化作用而改变人体细胞的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致癌芳香胺的数量是24种,涉及约200种偶氮染料,这些偶氮染料又被称为禁用偶氮染料。需要说明的是,偶氮染料是合成染料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纤维的染色,禁用偶氮染料仅占全部偶氮染料的5%左右,并非所有的偶氮染料都是禁用染料。检测机构会检测这24种禁用偶氮染料,并在报告中一一标识出其是否含有。